服务热线
13162862074
021-57525860
质谱是一类综合性分析仪器,可广泛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学、地球化学、核工业、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学卫生、食品化学、石油化工等领域以及空间技术和公安工作特种分析等方面,应用范围极为广泛。质谱起源于物理学,自1912年起,质谱相关研究成果共获得七次诺贝尔奖项,其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随着质谱行业从业人数的增多,质谱学术会议也逐渐统一化。新一届的“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将于2018年11月23-26日在广州举办。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陈洪渊院士,请他介绍本次会议的意义,以及对中国质谱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采访过程中,陈院士谈到了中国质谱正向新时代迈进,并且指出,中国质谱进入新时代的几大标志。
标志一:中国质谱大会的融合
往年,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由中国质谱学会(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分别举办,在工作内容及人员方面存在重复的现象,资源有所浪费。今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则整合了二者的力量,再加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质谱仪器专业委员会,由三家联合主办,齐心协力将本次会议打造成更大的交流平台。从这个角度来看,质谱大会的融合是中国质谱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随着几家学术组织力量的聚合,物理、化学、环境、能源等学科将在本次大会上得到充分融合,自然学科交叉相通,综合性的质谱仪器则是连接各学科的纽带。大会将极大地凝聚中国质谱界同仁的力量,使中国质谱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标志二:顺应学科的发展
钱学森曾经说过现代科技革命主要是信息科技革命,而信息科技包括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以及测量科学,其中测量科学是基础和关键部分。如今,分析化学学科已经变更为化学测量学。相对于分析来说,测量的概念更加广泛。不只是成分含量的测定,还可以利用光、电、磁等特性来获得有关物质的结构、形貌等信息。
质谱作为主要的分析测量手段,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质谱成像技术由于能够较好地呈现待测样品的状态、形貌及结构信息,从而在表征反应过程等方面有较大应用。质谱这一变化正好顺应了整个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质谱进入了新时代。
标志三:质谱仪器国产化大跨步发展
随着质谱仪器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药物分析、生命科学及反恐应急领域的大量应用,我国质谱仪器的市场需求量增长迅速。但是,在高端质谱仪器领域,进口品牌几乎垄断市场,国内质谱仪生产厂商只能在夹缝中寻找空间。近年来,我国在质谱仪器研发方面开始迅速崛起,从业人员队伍逐渐壮大,更多海外留学归来的优秀中青年学者加入了质谱仪器研发大军,国内外质谱仪器的差距正逐渐缩小。
自2006年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推出商品化GC-MS 3100色谱-质谱联用仪开始,越来越多的国产质谱仪陆续问世,如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于2009年推出的M6单四级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推出的HXTOF50、SPAMS05系列的质谱仪器等。
同时,国家对科学仪器的研制也格外重视,2011年起科技部和基金委实施了仪器研发重大专项,其中,对于质谱项目的支持力度极大,涉及方向包括飞行时间、四极杆、ICP-MS以及关键零部件等。据统计,至2013年科技部支持的质谱相关项目共有14项,专项资金投入和企业配套之和达8亿元。
陈洪渊院士主持的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单细胞高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系统”在国际上率先耦合了纳米电化学-光学分析和极紫外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的集成系统,大大提高了单细胞分析的灵敏度和时空分辨率,可以定量分析单个细胞器(例如溶酶体等)中蛋白活性;质谱成像系统的VUV解吸/电离质谱单细胞成像部分与商品化SIMS仪器比较,该法的分子碎片少,灵敏度高,优于常规紫外光解吸/电离以及SIMS(Bi3+源)方法,实现了约500 nm的空间分辨,其它指标也都可与国外同类仪器媲美,如VUVDI方法的离子产率、碎片和图像对比度均有明显提高。
尽管目前市场上进口质谱仪器居多,国产质谱仪产业化仍需进一步努力,但随着国家对质谱仪器研发的重视,必将会推动质谱展业迅速发展。中国质谱技术大跨步向前迈进,中国质谱新时代的脚步已叩响。